上周風險資產顯著反彈,美國S&P指數錄得2010年9月以來最大的單周升幅。

上周初德法領袖承諾三週內提出銀行注資計劃,同時IMF表示有望在下月發放對希救援資金

同時美國的經濟數據有明顯的改善,舒緩了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心。資金流出避險天堂,美債、美元走弱,股市大漲,商品大漲、能源大漲、農產品大漲,黃金也上揚。

筆者繼續認為,美國經濟數據的最壞時間已經過去,最新的非農就業、消費數據,較好地反映出經濟的實際情況。其實那些數據談不上真正地好,只不過好過極度悲觀的預言。第三季度美國經濟應該可以錄得2.5%(甚至更高一點)的增長。如果屬實,兩次探底論可以消停一陣了。不過第三季度的增長,得益於汽車銷售的旺景,而此源於日本地震後生產恢復所帶來的供應正常化。筆者相信美國經濟一直在復甦,只是復甦的腰上拴著兩塊巨石---就業與房地產市場。

歐洲的形勢,就未必有股價反彈那麼樂觀了。銀行股在被連續沽空兩個月後,出現技術性反彈再正常不過,但是銀行資本金不足、流動性短缺的局面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改善。德法領袖、EU與ECB終於意識到歐債危機一拖再拖的後果是銀行危機。他們承諾盡快提出解決方案,但是利益錯位這塊絆腳石根本沒有消失。法國希望以EFSF為主體救銀行,德國就不同意;EU(歐盟)提出將EFSF增槓桿來穩定市場,ECB(歐央行)則不答應。這些攻防的背後,是誰來買單的問題。

筆者對歐洲全力救銀行並不看好,不排除11月G20峰會前,歐債危機再次觸發市場動盪。而且政府現在逼迫私人投資者“自願”對希臘國債減債五成,對銀行資本​​直接構成打擊。

本週焦點:歐洲銀行注資方案的進展及美國藍籌公司的業績。週一美國九月工業生產,環比預計增0.1% vs 上期0.2%。週二英國CPI,0.5% vs 0.6%;中國同日公佈第三季度GDP。週三美國CPI,3.9% vs 3.8%,新屋動工585K vs 571K,聯儲同日發布褐皮書。週四美國九月二手房成交4.95M vs 5.03M。週五德國商業環境IFO,106.5 vs 107.5。]

陶冬拐點美國經濟歐洲銀行房產歐洲就業G20改善

FROM:鉅亨網http://news.cnyes.com/content/20111017/KDZSQDYD1R329.shtml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康和期貨女王思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