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曉得是因為大學畢業季來臨,還是春天到了,最近不約而同有人問起該不該去大陸工作,產品如何賣到大陸,怎麼在大陸設公司等問題。
我當然鼓勵去大陸工作,就跟到「國外」工作一樣,來自不同環境的體驗絕對是好事。大陸雖然語言通,但風俗民情真的是「國外」。

20年前的台灣傳統產業,流行一句話:「去大陸找死,不去大陸等死。」現在這句話很少聽到,可能是去大陸的已經死了(關廠),在台灣的也已經死了(也關廠)。
反而現在台灣報章雜誌常聽到大陸崛起而台灣卻一籌莫展,深陷薪資停滯、經濟無法成長等難題。

那麼有志青年們該不該去大陸工作呢?我曾在大陸的美商大企業工作,負責產品線全中國的行銷業務,之後也曾在大陸設立公司創業。我的建議是:

要有大陸工作經驗,但請明白為何去。

為了什麼去大陸工作

我鼓勵到大陸工作,但首先請搞清楚「為什麼去大陸工作?」。

你是去賺錢、結交人脈、創業、了解大陸,還是其它?

對在台灣上班的年輕人,不管是大學剛畢業或者是已經工作 5~10 年,雖然面對台灣薪資停滯,但並沒有 20 年前傳統產業「去大陸找死,不去大陸等死」的迫切感。即使台灣薪水不高,加薪幅度少,但台灣生活費也不高,生活品質又完善;因此去大陸工作是一個選項,但並不是「不去等死」的危急存亡關頭。

就像許多人去澳洲打工,說白了是為了賺錢,但還加上學英文這樣的小小願望,或者是拓展國際視野這種偉大的志向。

所以先想清楚,你的目的是什麼?如果是去賺錢,那如何能夠最短時間賺到最多錢(多半心要黑)?如果要結交人脈,可能要讀 EMBA。如果要創業,就要多方接觸創立公司相關資源。不同的目的,有不同的優先事項。

除了錢,What’s next?

對白領上班族而言,我認為去大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有大陸經驗。而且是住在大陸當地的工作經驗。

為了賺錢去大陸,這想法絕對正確無誤。但生涯的規劃還必須看 What’s next?也就是說你的新工作能夠為下一份工作帶來什麼幫助?

以這個標準來看,去澳洲打工除了賺錢跟學英文、開拓視野,對找下一個工作幫助有限。去大陸一年絕對比去澳洲打工一年來得更有收穫。

當你在大陸當地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驗,履歷表上就可以寫:曾在中國大陸負責某某工作。對你的下一份工作來說,不論是留在大陸、回台灣,或是亞洲的其他地區,這份在大陸工作的經驗都會為你加分,因為這是所有廠商都想去的市場。澳洲打工的經驗沒有這種效果。

因此去大陸不應該只是為了賺錢,而是著眼於這份居住在大陸的工作經驗,可以為下一份工作帶來更高的報酬。

良禽擇木而棲,哪種公司好呢?

要到台商公司、大陸當地企業(民營企業),還是外商大陸投資企業呢?

1. 外商企業
我優先推薦擇外商大陸投資企業,例如耳熟能詳的 IBM、HP、寶僑(P&G)、福斯汽車等。因為這些外商的許多規定沿用國外那一套,比較有制度,同時同事水準也比較高,工作上的不適應可以少些。

2. 台商企業
台灣人比較容易找到台資企業外派到大陸當台幹的工作機會,這部份 104 等線上人力銀行上有很多。

一般台幹都住工廠宿舍,幫忙管理工廠。但這類工作的效益就要多考慮。譬如說你到鴻海,它是一個巨型的自給自足工業區。台幹的生活範圍就是工廠跟宿舍。公司對台幹的照顧非常好,但也導致你跟真實大陸的接觸就少。

很可能你住的廠區交通不便,生活圈都是台灣同事。變成好像住在大陸,但過台灣生活。當然在城市如上海、北京的辦公室工作,就勝過到工廠上班,因為至少可以近距離的了解城市的運作。

3. 大陸民企/國企
大陸的國企多半要靠關係進去,從台灣去大陸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國企的機率很低。民營企業就很多了;但如果不是大型成功民企(像聯想),大陸的民企老闆作風,從台灣剛過去很難適應。

這就好像如果一個新加坡人到台灣的第一份工作,就到屏東的鄉下跟著當地老闆工作。即使公司很賺錢也付得起高薪,但老闆一邊工作一邊還熱情請他吃檳榔,恐怕這位新加坡人也不容易適應。這習慣沒有對錯,就是風土民情不同。找對窗口,前往中國

決定去大陸大城市的辦公樓工作,你就可以準備好履歷。已經有很多文章在講如何到大陸找工作,我就不說太多,只介紹兩種方法:
Monster.com:Monster 是全球性的求才網站。我建議註冊成為香港版的會員。因為香港版是英文網站,許多外資企業想要進入大陸,或是尋找非大陸當地人才,都會把工作刊登在 Monster 香港版。

Linkedin:專業人脈網站,我就不多介紹。我建議拿它來主動出擊。例如你想去大陸微軟,與其去微軟官方網站填履歷表,不如去 Linkedin 裡面找在大陸微軟相關部門的人,主動發郵件做自我介紹,請他幫忙轉發履歷給人事部門。許多公司都有介紹新員工的獎金,所以他們幫你介紹只是順手之勞,還可能有獎金,當然樂於幫忙。

Welcome to China!文化衝擊

在大陸工作,一定要把它當作「國外」。只是正好語言文字相同而已。準備好遇上無數的文化震撼,可以參考田臨斌先生這篇「壓力、排擠、誘惑:台幹在大陸的應變計畫」,他說的非常貼切而且都是肺腑之言。

有些大陸同事自然的動作,在台灣人眼裡很難想像。舉一個例子,在北京或上海的地鐵,人們毫無台灣的排隊習慣,地鐵一來蜂擁而上。台灣人會說,這些人怎麼這麼沒水準。

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大陸每年大學與大專畢業生超過 600 萬,2012 年就是 680 萬。如果你從小住在這麼多人口的地方,必定要費盡心思爭取自己的資源,不然就被淹沒了。因此爭奪、排擠別人都變得自然,這些態度台灣人都很可能在工作上遇到。

面對在大陸工作時遇到的不愉快,可以跟我一樣,心中告訴自己:「Welcome to China!」雖然很阿 Q,但既然為了得到最真實的大陸經驗,那麼就接受它的美好跟醜陋吧。

除了文化衝擊,更是深入理解中國的機會

田臨斌的文章也說了,在大陸工作如果一個人,生活非常苦悶,因此有許多花天酒地的誘惑。

下班後跟週末反而是可以用來更了解中國的機會。我在大陸工作那幾年,就利用這些時間,大量閱讀大陸 1949 年之後的書(那邊稱為新中國成立)。藉此了解台灣寫的反共救國歷史,跟大陸當地是如何度過大饑荒,文革等故事。同時也看了改革開放 30 年相關書籍,了解現在耳熟能詳的大陸企業,像是聯想、海爾等公司發展的脈絡。

空閒多讀書,不但可以排解一個人旅居中國的寂寞,還能夠增長見聞。我在大陸工作經常引用這些很本地的材料,例如三個代表、學雷鋒、農業學大寨等等,讓大陸人覺得倍感親切。如果跟我不熟,甚至不會發現我從台灣來。

闖闖看吧

如果你還在埋怨台灣薪水凍漲,經濟不景氣;豔羨海峽對岸大宅門大口喝酒大口吃肉,就去闖闖看吧!

去之前先想清楚,你求的是大陸當地工作跟生活的經驗。這一個全球注目的巨大市場,與台灣如此接近卻又如此遙遠。真實的與大陸同事來往,認識大陸的生活習慣,了解過去 40 年的文化差異。把自己融入大陸生活中。看中央電視、用微博、讀當地財經週刊、用當地人的角度去想問題,這樣才能真正擁有大陸工作經驗。

不論你最終是不是繼續在大陸發展,這大陸經驗將是你下一個工作的有力跳板。

本文獲「有物報告」授權刊登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KBlogArticle.aspx?id=3817&pnumber=2

期貨營業員【李思儀】

 575946_617090104971749_1285112158_n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期貨女王痞克邦部落格:http://dolag.pixnet.net/blo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手機:0981-589-732(可APP)  

line ID: dolag  

skype: dolag46  

期貨女王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turesCommission/

期貨手續費、 選擇權手續費、 當沖手續費、 大台手續費、 小台手續費、 國外期貨手續費、海外期貨手續費、小道瓊手續費、小輕原油手續費、外匯期貨手續費、歐元期貨手續費、程式交易、小S&P手續費、小那斯達克手續費、印度指數期貨手續費、摩台指手續費、新加坡指數期貨手續費、印尼指數手續費、小德國指數手續費、美盤期貨手續費、A50期貨手續費、小黃豆期貨手續費、小玉米期貨手續費、小麥期貨手續費、可可期貨手續費、咖啡期貨手續費、11號糖期貨手續費、日經225指數手續費、大阪大小日經手續費、英鎊期貨手續費、活豬肉牛期貨手續費、黃金白銀期貨手續費、棉花期貨手續費multicharts期貨開戶、 選擇權開戶、 選擇權價差、 選擇權保證金、 停損單、 智慧下單、 移動停損單、基隆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汐止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莊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板橋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中壢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南港期貨選擇權開戶、科學園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中和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永和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士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文山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淡水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林口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樹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三峽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五股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內湖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蘆洲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三重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大安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北投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深坑期貨選擇權開戶、 土城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八里期貨選擇權開戶台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桃園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竹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苗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中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彰化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南投期貨選擇權開戶、雲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嘉義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高雄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屏東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宜蘭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花蓮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東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澎湖期貨開戶、金門期貨開戶、綠島期貨開戶、馬祖期貨開戶

arrow
arrow

    康和期貨女王思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