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企業整併撐腰 今年最準分析師看好2018年滬股續漲13%
經濟日報 記者劉忠勇╱即時報導
西南證券分析師朱斌是彭博2017年度預測A股最準確的分析師。展望2018年,他認為上證綜指將在2018年底達到3,700點,和最近收盤相比,滬指可再漲約13%,主要拜企業整併所賜。
一年前的彭博股市調查中,朱斌對2017年底的滬指會漲到3,300點,是所有的預測最低的。如今他告訴彭博,「2018年應該可以走出慢牛。」 他說,經濟成長放緩會促進企業整併,企業龍頭會受益,得到高於行業平均的業績和更好的股價表現,另外A股機構化和對外開放進程加快、MSCI納入A股正式落地,都將成為比較強的支撐因素。
彭博最新一輪的調查中,共有13家券商和基金公司提出明年底的滬指預測,區間在3,400-3,950點,全部看漲;中值在3,650點,比朱斌的預測略低。
港交所放行同股不同權:曾錯過阿里巴巴 明年IPO或達400億
鉅亨網新聞中心※來源:財華社2017/12/19 08:500
香港交易所(下稱“港交所”)12月15日宣佈,正式拓寬現行上市制度,允許“同股不同權”的公司在主機板上市。
據《第一財經日報》12月18日報導,這是香港市場20多年以來最重大的改革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,此次改革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,讓香港這個金融中心更有全球競爭力。市場人士表示,允許同股不同權可以吸引更多“新經濟”公司赴港上市,明年香港市場IPO集資額有望達400億港元,創2009年以來第二高。
支持“同股不同權”
港交所稱,拓寬現行的上市制度,主要將在《主機板規則》新增兩個章節,包括容許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,或者是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,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機板上市。
根據港交所規定,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必須達100億港元;如果市值低於400億港元,需要通過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實現10億港元收入這個較高要求的收入測試。沒有收入的公司,如果根據《主機板規則》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,預期最低市值需要達到15億港元。
與此同時,原本業務中心在大中華區的內地公司,被禁止在香港第二上市,但港交所此次也修訂了有關海外公司的《上市規則》條文,設立新的第二上市管道,以吸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,或倫敦證券交易所主市場的“高級上市”分類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來香港上市。
港交所還規定,不同投票權股份的投票權不得超過普通股投票權的10倍,按照“一股一票”的原則,持有不少於10%投票權的同股同權股東必須有權召開股東大會。同時,發行人組織章程檔的重大變動、任何類別股份所附帶權利的變動、委任及罷免獨立非執行董事、委聘及辭退核數師以及發行人清盤,必須按照“一股一票”的原則決定。
如果上市時持有特權股份的創辦人離任、逝世或轉讓持股,這批特權股份馬上變回“一股一票”,公司上市後也不可以再發行新的特權股份。
李小加稱,這是香港市場20多年以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,改革後的主機板將能聚集更多類型的上市公司,尤其是吸引高成長創新公司來香港上市。增加“不同投票權架構”只是想把上市的大門開得更大一點,給投資者和市場多一些選擇。
李小加表示,相信在這次改革完成後,將讓香港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、更富有活力,讓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更有全球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