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QE退場 維持低利率
美國聯準會(Fed)29日結束為期2天的貨幣政策會議,台灣時間30日凌晨2時公布會後聲明,宣布停止購債,完結美國為應付金融危機而啟動的量化寬鬆(QE)政策,不再每月購債150億美元。QE政策高峰期時,美國每月購債多達850億資金。
此外,聯準會將維持低利率「一段相當長時間」。
美國聯準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(FOMC)表示,勞動市場條件改善,實質工作增加、失業率降低。一系列勞動市場數據顯示,勞動市場鬆弛的現象逐漸消退,而非日前的「勞動市場仍顯著鬆弛」。
美聯儲QE:天使還是魔鬼
為輓美國經濟於崩塌邊緣,刺激投資和消費者信心,美聯儲在過去五年中通過三輪量化寬鬆(QE)為市場注入了四萬億美元的流動性。
今天,當四萬億美元規模的“大放水”即將走到盡頭,我們是否應該問一句:QE管用麼?
經濟學家紛紜,但許多人還是認為美聯儲實現了許多目標。
Chase Private Client首席經濟學家Anthony Chan表示,“讓我們看看現在的美國”。金融危機時失去的工作崗位今天都回來了。股市翻倍了,通脹仍然溫和。
“我不得不,這是一項非常出色的成就。但是其他人可能否定這一成就。”
QE始末
2008年末,美聯儲削減聯邦基金利率至歷史新低以刺激經濟增長。隨后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:美聯儲每月購買10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債券。因為當時的布什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項目輓救銀行系統,所以美聯儲推出第一輪QE並未遭到太大的抵制。
對此,嘉信理財集團(Charles Schwab)首席投資策略師Liz Ann Sonders評論稱,“(推出QE)很明顯是正確的做法。”
不過,第二輪QE遭到了抵制。
2010年8月末,美國經濟再次“匍匐前進”,通縮風險盤旋上空。當月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大會上,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了新一輪QE。
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,伯南克當時是這樣暗示將啟動QE2的:
如果有必要,特別是經濟前景大幅惡化,委員會已准備好通過非傳統措施提供進一步貨幣寬鬆。
當年11月,美聯儲開展了規模為6000億美元的政府債券購買計劃(QE2)。
次年,在不斷的爭議中,QE3橫空出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