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股市上周勁升8%,為2009年3月(QE1)以來最猛烈的單週上揚,其中大部分來自六大央行聯手提供流動性安排(外​​加上中國巴西放鬆銀根)之後的48小時。商品、能源、黃金齊聲唱好,資金流出美債、美元避險天堂。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歐元債鬆口,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量化寬鬆,帶起歐洲銀行絕地反彈,西班牙、法國發債理想,歐元同業拆借利率回軟。

不過筆者也注意到,這次升市迄今為止,沽空平倉的成分大過好友建倉,成交量亦不太配合,所以技術性反彈的味道十分濃厚。

上週最大的事件,當屬六國央行聯合出手,通過掉期互換提供美元流動性,此舉明顯是針對歐洲銀行的流動性困局。歐洲銀行吸儲基礎薄弱,嚴重依賴資金拆借市場。但是隨著歐債危機深化和蔓延,它們的信用風險上升,評級遭到下調。美國貨幣基金是資金市場的主要供應方,他們開始擔心歐洲銀行的償債能力,導致歐洲銀行資金短拙,歐洲乃至全球金融穩定受到威脅,於是迫使央行出手救援。此舉有助於舒緩銀行的流動性困局,對市場情緒有正面的幫助。然而,央行行動歸根到底乃流動性安排,並未觸及歐債危機的根源:財政赤字與主權債務違約風險。

美國非農就業在過去三個月平均每月增長143K份,失業率降到本週期新低的8.6%。失業率下降,一半來自就業大軍人數的離奇減少,另一半來自新增就業機會,就業時數和小時工資均有上漲,這組數字是合格的。自從危機的谷底(2010年2月),美國經濟已經製造出246萬份工作;不過較上週期的頂峰(2008年1月),則仍有629萬份就業機會消失了。以目前的就業復甦速度,起碼需要三年半的時間,才能全部收復就業失地。房地產業是就業摧毀的重災區,較高峰期少了38%的職位,製造業下跌27%,這些拖了勞工市場的後腿,而且一時間也難有大的改善。同時,地方政府的職位流失了7%,預計更多的裁員還在後面。筆者認為美國的就業市場,面臨著許多結構性難題,失業率很難迅速、持續地改善

本週焦點:歐洲財政聯盟、歐洲峰會和歐洲央行。週一,德法兩國預計推出歐洲財政公約,愛爾蘭已經表示反對。美國非製造業PMI,54 vs 52.9。週二澳大利央行可能減息25基點。歐洲第三季度GDP,同比1.4/環比0.2%,vs 1.6%/0.2%。週三歐洲央行例會,估計減息25基點,但不排除50基點。同日日本機械訂單1.2% vs 0.2%。週五密執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,66 vs 64.1。

FROM:鉅亨網http://news.cnyes.com/content/20111205/KE0X0WPEQUNSH.shtml

 

arrow
arrow

    康和期貨女王思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